跨越之革命
第一卷 跨越时间只为见到你
第一章 生命的尽头还有什么遗憾?
第二章 往事不可追
第三章 钱到用时方恨少
第四章 适应新生活
第五章 未来人的烦恼
第六章 衰落的贵族
第七章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第八章 后世的难题
第九章 被出卖的人生
第十章 活着的死人
第十一章 死了的活人
第十二章 真实的骗局
第十三章 公平的审判
第十四章 后世金融战
第十五章 往事不堪回首
第十六章 十二区的危险
第十七章 抗议式散步
第十八章 旅行中的意外
第十九章 守口如瓶
第二十章 为了你的身体健康
第二十一章 思想教育
第二十二章 同为天涯沦落人
第二十三章 密谋
第二十四章 向往文明的世界
第二十五章 脱逃计划
第二十六章 预感
第二十七章 背叛
第二十八章 无从选择
第二十九章 时间的奥秘
第三十章 春晓行动
第三十一章 废弃的基地
第三十二章 归化?解放
第三十三章 信任和自由
第三十四章 思想烙印的魔咒
第三十五章 生财之道
第三十六章 月海之风暴
第三十七章 人面桃花
第三十八章 旧爱
第三十九章 稀世之珍
第四十章 失踪的航迹
第四十一章 劫持事件
第四十二章 胁迫
第四十三章 希望
第四十四章 决胜千里之外
第四十五章 必然的巧合
第四十六章 意料之外的怀疑
第四十七章 杀人灭口
第四十八章 十四号交通管道
第四十九章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第五十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五十一章 安委会的质询
第五十二章 危机
第五十三章 城市的疾病
第五十四章 守护
第五十五章 凯撒酒店的血案
第五十六章 时间法则
背景及名词解释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第二十二章 同为天涯沦落人
张卫军在自由盟军8号基地的日子,艰苦而又漫长。 最难以承受的是吃饭,吃的很简单,定量供给,很少有变化,而且味道怪怪的,很不习惯。 每天两餐的主食都是面包,做很糟糕的不知名菜肴,黑呼呼的,很难让人提起食欲。 由于已经逐步适应康培尼纪元的补充能量的方式,加上在好长时间都没有进食,张卫军肠胃消化功能有些迟钝,在刚来前几周频繁的拉肚子,一个多月后情况才得以好转。 至于他的工作,除了每天上午的感化课,每天下午做苦力,有时同一大群不熟悉的人浇筑地下建筑的混凝土,有时在工厂里加工或组装机械设备零件,有时当搬运工,但从未到过地面活动过。 而转化委员会安排张卫军和其他4个人为一组,监督员就是上次通知他开会的那个叫杜存宝的年轻人。 他们这一组有两个人是亲兄弟,一个叫阿华,一个叫阿宝,由于明确的禁令不允许在观察期的临时公民交谈,他也不了解两人的来历。 另外两个人一个叫凯迪,一个叫拉文,两个人都是东欧人,由于不会说中文,随身带有翻译器,但那翻译的质量实在不如康佩尼公共云或颌骨通讯系统的翻译装置,经常会搞出一些啼笑皆非的笑话。 从杜存宝日常的言谈中,对这两个人来历大致知道一些,两人都是康佩尼联盟第12区执法局的警探,因搜寻失踪人员被自由之声组织而俘获。 张卫军所在这个组比较奇怪,自然而然产生了三个小团体,阿华和阿宝,凯迪和拉文,张卫军单独一个人,相对而言,张卫军与阿华和阿宝同根同种,相对走的近些。 在每天下午的体力劳动中,凯迪和拉文总是在抱怨,不是工具不顺手就是不知道怎么干,反而阿华和阿宝总是埋头默默干,即使在周围满布监控视频的情况下,两人的工作质量实在不敢恭维,不是忘了这就是忘了那。 两个东欧人干活虽然慢,抱怨多,但每次监督员和杜存宝检查时都能一次性验收合格,而阿宝和阿华总是返工。 在第三个月的5号,张卫军从转化委员会感化部领到了前两个月的工资,第一月的工资扣除了手术费用和宿舍的租金,和其他什么的,基本没有,第二月的工资相对能存下来些。 工资是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的,不是康佩尼联盟的哪种虚拟货币,也不是他那个年代的纸币,而是印有自由之声组织伟大的导师马克的头像的金属货币-金币,而且有15个之多。 12月15日自由盟军历法中重要的日子,是伟大导师自由之声创始人马克诞辰220年的纪念日。 这一天是基地的假日,所以一整天都不用劳动,所有处于观察期的人员都很高兴,真的感谢马克这个家伙,不用当牛当马呢! 至于伟大导师马克,从基地转化委员会的感化课上大概知道些马克的生平。 马克出生于欧洲的一个商贾世家,生逢乱世,整个世界正处于战争创伤的恢复期,而康佩尼联盟尚未建立。 外界环境的污染,战争后资源的紧缺,国际上各个国家对资源争夺,导致国家之间的严重分歧和对立; 国内金融和经济秩序的混乱,因备战或战争,政府通过税收对普通民众的二次压榨,普通老百姓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家庭财富不断缩水,马克的家庭也不例外。 造成这种景象还有另外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战后大企业集团的扩张和对小企业的兼并,马克的家庭由此家道中落。 马克幼时聪颖,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理解能力超强,思辨能力屈指可数,不到15岁被全球最顶尖的学府格兹城新希望大学录取。 大学期间马克深刻反思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商人执政的弊端,提出“限制无序竞争,大力发展教育,加大环境治理,创建平民透明政府,公开共同理政”的理念,受到了学界多位知名学者的赏识。 当时物价飞涨,加之马克家族企业让克瑞斯企业集团收购,父亲也在这次收购战中跳楼而亡。 马克在遭受家庭变故之后,被迫辍学,担起家庭重担。 他对下层普通民众常怀悲悯之心,不时救济,但杯水车薪,这让他坚定了改良社会和国家之心。 他怀抱救国抱负却无能为力,多次上书议长和政界高官,但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权贵们仍沉迷在灯红酒绿之中。 目睹了下层普通民众的苦痛和企业集团、豪门的巧取豪夺,商业政权的贪婪,马克进行长达10年的反思和调研,最终依然而然的散尽家财救济穷苦百姓,创立了自由之声组织。 由于马克激进的平民政权思想而被当局驱逐,自由之声组织被判定成为非法组织,之后又被判反人类罪投入监狱20年。 他在监狱中并未偃旗息鼓,潜心研究战后世界格局,创立了“公权、共权、分权”的思想体系,是近代最复杂和精深的学说之一。 马克的学说追求人类的平等、自由、互爱。 “平等”指人在经济机会和政治地位的平等; “自由”倡导思想言论、身体自由、工作机会自由、信仰自由; “互爱”指出人类之间不是独立的个体,人类存在共同的利益诉求,尤其是在恶劣的环境下相互扶持,互敬互爱,延续人类文明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他的学说的范围包括了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等广泛的领域。 即使未必认可他学说的学界政界人士,对于马克的学说,也认为思维逻辑严谨,论点鲜明,依据充分。 大多数人都认为马克是一个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 马克在监狱中的专著有5本几近200万字,这些学说流播到外界后,得到下层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在各个企业集团内部也有人赞同马克的学说,认为这种学说可以终结目前混乱的社会秩序。 马克的学说影响广泛,自由之声组织在全球各地滋生成长,局部地区出现了暴力对抗现政权的活动,引起了当局的高度关注,马克因此被加刑15年。 此后20年间,马克学说的全球追随者在各地成立各种组织,力求推翻现政权,建立统一的政府,暴力事件频发。 全球各地的人民因为政权无耻的盘剥,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在马克学说的思想体系为理论指导不断寻求机会实现平民政权,力求尽快结束战争。 而企业集团也面对国内外各种压力不断调整执政思维,兰利﹒杜特、阿让﹒康培尼在各自国家政界也初露峥嵘,国家之间合作的意愿替代了以往的对抗思维。 兰利﹒杜特等一批新贵清楚的认识到世界格局发展趋势,顺应最广大民众的需求,意图结束区域之间的资源争夺和侵略,力求建立统一的政府,建立社会秩序。 在这个时候,可以说全球统一、共同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 马克学说变成现实的机会已经渐渐消失,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已经建立,生活、经济秩序已经逐步恢复。 各地的马克学说组织大多消亡或者解散,一部分逃到东方大陆,一部分逃到太平洋岛屿中,因为他们信奉的武力夺取政权的方式已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马克临近60岁出狱,穷困潦倒,多年的牢狱生涯让他饱受关节炎、心脏病的摧残,72岁时病逝于伦敦。 马克在监狱中教的最后一个学生,在出狱后秘密去了东方大陆,顶着马克学生的身份,整合了苟延残喘的自由之声组织,最终取得了自由之声最高权力。 现任的自由之声组织常任主席是刘涛先生,他的一生更为跌宕起伏。 (刘涛是自由之声常任主席,最高委员会的总理事,在后边的章节中交代。) ———————————————————————— 这时,阿华上来问张卫军是否一起到商品供应处去转转,买点东西。 对于这种邀请,张卫军没有办法拒绝,再者也想看看商品供应处到底是怎么样的。 长时间的学习培训,辛苦劳作,确实需要和人沟通交流,他便欣然前往。 所谓的商业供应处不过是一个自由集贸市场,它位于基地地下10层,只有两个出入口。 商业供应处是基地公民物资交流交换的一个地方,人山人海,各色人等都有,军方人士、政府人士、平民拥做一团,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 张卫军觉得自己比较受欢迎,经过的商贩都向自己推销商品。 基地里的人除过军方的食品供应充份外,大多数人都有定量,相对都瘦弱些。 商贩认为身材健硕的不是军方的人,就是有权或者有钱的人,所以不惜余力的推销。 张卫军身材略胖,也被划归到这一类人中。 阿华和阿宝在一个小摊上挑选智能玩具狗,那是从康佩尼联盟缴获过来的,虽有些破损,但那些新奇的功能令两兄弟爱不释手。 市场上60%以上的商品是各类食品或者食材,还有服装,日常生活品、玩具、工具、诗品等,没有烟草和酒类饮料等快速消费品,这是因为酒类也是一种可燃烧的资源,被基地明令禁止销售生产。 阿华和阿宝花了21金币最终买下了这个智能玩具狗,这基地的生活太过乏味了,平民没有信息、没有网络交流,对这个东西两兄弟喜爱的不得了。 张卫军正在四下闲看,一个三十来岁的人挤过他身边,他有点不高兴。 那人回过头看了一下他,说声对不起,又消失在拥挤的人群中去了。 这个人很面熟呀,好像在哪里见过? 对,北海城交通管道枢纽站见过,在康佩尼公共云新闻频道见过这个人,好像是综合执法局的警探,叫鲁阳。 当时新闻媒体炒作的两件事都与蓝彻斯特企业集团有关,一个是“17日收购事件”,另外一个是伊甸园出入境管理中心爆炸案,当时在镜头前讲话的正是刚才那个人。 他怎么也在这里?!
睡觉的骆驼
2022年11月1日 15:17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