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者研究最多。固然,从智力测验所得分数看,不同民族间确有差异,很多研究显示白种人
的平均智商较有色人种为高。但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依据此类研究所得出种族差异的推
论并没有科学根据。
(三)智力差异的原因
关于智力差异的原因,历来有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两大阵营,并经过了长期争论。
然而,即使是坚定的遗传决定论者或环境决定论者都认识到,在决定人的心理能力方面,
遗传和环境两因素都有作用。一种解释认为,遗传决定了智力发展的上限,这个上限只有
在一种理想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达到。依此推论的话,我们就会合理地假设:遗传所决定的
上限越高,环境的作用就越大。
三、智力测验的公平性问题
智力测验经常受到的批评是:被试在测验上的反应受知识经验的影响,因此对文化背
景、教育水平不同的团体是不公平的。
在测验发展的初期,为了排除文化和知识的影响,有人曾企图编制“超文化’’测验来
测量所谓先天的遗传潜能。以后,人们又开始探索“文化公平”测验。一个办法是使不同
团体对于所有测验项目都具有相同的经验,另一个办法是平均安排有利于不同团体的项目。
测验专家们在这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并不尽如人意。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测验能够对所有的团体同样公平,因为每种测验都是在一定文
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更好的办法是根据亚文化群的特点为不同团体编出不同的测验;若
使用同一测验,则要为少数特殊团体制定单独的常模。
四、如何理解和解释智力测验的结果
(一)不能以一次测验来确定智力水平
首先,测验是有误差的。被试接受测验时的心情、身体状况、动机态度等,都会对测
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首次接受心理测验时,会出现不应有的失误,这些都影响测验
的分数。其次,人的一生中智商会产生许多变化。测验的分数在短时间内有预见性,时间
越长预见性越差。
(二)测验要为智力的开发服务
测验的目的绝不是给每一个人贴上智力高低的标签,而是为更好地开发人类的智力服
务。测验应该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教育措施更符合儿童个体的需要。
第三节 人格测验
人格或称个性(personality),定义很多,但多数都联系到人们在心理上的差异性,特
别是性格、气质、兴趣和能力方面的差异性,而尤以前两方面起主导作用。研究它的方法
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研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另一类是描述性的研究。人格测验便属第二
第五章心理测验学
类,这类研究旨在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的人格进行测量,亦即测量一个人在一定情境下经
常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与情感反应。 :
第一单元 人格测验的方法和种类
人格测验多达数百种,由于其依据的人格理论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但总的来
讲,·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结构明确的自陈量表;一类为结构不甚明确的投射技术。
一、自陈量表(self—reportinventory)
自陈量表也称客观化测验,就是让被试者自己提供关于个人人格特征的报告。由于一
般的自我报告往往受报告者主观认识的影响,因此客观化测验多采用客观测验的形式,设
计出一系列陈述句或问题,每个句子或问题描述一种行为特征,要求被试者作出符合自己
情况的回答。常用的客观化测验编制方法如下: ,· — .·
1.逻辑分析法·在用逻辑分析法编制测验时,首先确定要测量的特质,然后编写出一
些看来能测量这类特质的题目,编制成问卷。这类人格测验主要包括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
(EPPS)、詹金斯活动调查表.(JAS)和显性焦虑量表(MAS)等。
2,·因素分析法 这种方法以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为基础,先以大量的测验题目给大量
的被试者施测,然后找出相关的题目构成一种因素,一种因素代表一种人格特质。这类人
格测验主要包括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
3’.经验法 用经验法编制量表时,首先是选取一个由所测特质或特征的人组成的效标
组以及由普通人组成的对照组,然后以一系列的测验题目给各组被试者施测,选择那些能
把不同被试者区分开的题目,由此构成问卷或测验。最著名的经验法人格测验为明尼苏达
多项人格调查表(MMPl)。 ·
4.综合法 较新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是将I~A_E三种方法结合起来,而不是采用其中之
一。首先采用逻辑分析法经推理获得一大批题目,然后采用因素分析法编制出若干同质量
表,最后将同质量表中没有效标效度的题目删掉。这种人格测验编制的新方法最有代表性
的是杰克逊人格问卷(/P1)。 ’
二、投射测验(projectivetest)
投射法是指向被试者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
地表现出他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出他的人格结构。在这里,刺激情境对决
定被试者的反应并不重要,它的作用只像银幕一样,把被试者的人格特点投射到这张银幕
上来。因此利用这种方法编制的测验被称作投射测验。
投射法作为一种测验工具,主要是探讨个体内在隐蔽的行为或潜意识的、深层的态度、
冲动与动机。这种方法受到倾向于心理动力学观点的医学或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有些学
者依据对被试者的反应所提出的不伺要求即反应形式,把投射技术分为下列四种: ,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L联想法’让被试者根据刺激<如单词、墨迹)说出自己联想到的内容。如容格
(C.G.Jung)的文字联想测验和罗夏(H.Rorschach)的墨迹测验。· ,
2.构造法 让被试者根据他所看到的图画,编造一个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等发展过
程的故事。如主题统觉测验(TAT)。 ·:,, ·,; . ’
3.表露法 让被试者通过绘画、游戏或表演来自由表露他的心理状态。如画人测验、
视觉运动完形测验{BGT)。 , + :;,. , ,,,
4.’完成法,主试者提供+些不完整的句子÷故事或辩论等材料,令被试者自由补充,
使之完成。如语句完成测验。
客观化测验工具
第二单元人格测验工具
(一)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特卫(S.R。Hathaway)和麦金利(J.C、Mckinley)合作编制而成。该测验的
问世是自称法人格测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人格测验的研究进程产生了巨大影
响。:到目前为止,它已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版本达100余种,广泛应用于人类学、心理学和医学
领域,是世界上最常引证的人格自称量表。我国宋维真等已将该表修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量
表。 ;·f ’ .· : 。:-·; ;。· .; :
MMPI一共有566个条目,包括14个分量表,其中10个为临床量表,4个为效度量表。
临床量表是:·,. ·,·;.
1hs:(Hypodiondriasis’疑病量表
2.D(Depression)抑郁量表
3.Hy{Hysteria)癔病量表;,
4.Pd(Psychopathicdeviate)精神病态量表
5.Nf(1~asouliaity,‘femininity).男子气量表
6.h(Paranoia)妄想狂量表
7.n(Psychasthenia)精神衰弱量表
8.Sc(Sdf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量表
9.Ma(Hypom~a)轻躁狂量表
10.Si(socidinli~oversion)社会内向量表i·
效度量表是: ’ : ,
女子气量表
1q(Ql~tion)不能回答的问题,或用二?”’代表 ·
2.L(Lie)说谎分数 +·, · · .,
3;’P‘(Validity)。诈病量表 ·:、 ‘
4,K《℃or~etion)校正分量表 +、 、 .
MMPI要求被试者根据问卷中的指导语对题目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测验分
第五章心理测验学
“卡片式”和“手册式”两种,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既可个别施测,也可团体施测;一般
需要45分钟-90分钟,年龄范围是、16岁以上。 ,,、 .’ : ,
。 MMn的记分运用电脑或“套版”统计,可以得出14个量表上不同的分数,这是原始
分。由于每个量表的题目数量不同,各量表的原始分数无法比较,因此需要换算成T,分
数。如果T分在70以上(按美国常模),或T分在60分以上(中国常模),便视为可能有
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另外,还要作出得分的剖面图,以对被试者的测试
结果作全面、综合的分析。 · :; , 、
1卯9年,,MMpi的出版者对MMPI作了重大修改,推出了MMU—2。目前,我国也在组
织修订MMPI—2;预计2002年投入使用。 :
(二)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 ·
‘16种人格因素测验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R.B.CatteU)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科学实验,以
及用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定和编制而成的十种精确可靠的测验。、与其他类似的测验相比
较+它能以同等的时间(约40分钟)测量更多方面主要的人格特质,,并可作为了解心理障
碍的个性原因及心身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也可用于人才的选拔。
16PP英文原版共有5种版本:A、B本为全版本,各有187个题目;C、D本为缩减本,各有
106个题目iE本适合于文化水平较低的被试者,包括128,个题目。1970年经刘永和、、梅吉
瑞修订,将A、B本合并,发表了中文修订本。合并本共有187个测题,·分成16种因素,
每种因素包括10—13个测题。16种因素的名称和高分、低分所表示的人格特征见表5—1:
表5—1 16PF的因素、名称。·特征
┌─────────┬──────┬──────────────────┬────────────────┐
│因素 │名 称 │ 低分特征 , │ —高分特征 │
├─────────┼──────┼──────────────────┼────────────────┤
│ A。 │乐群性 │缄默、;孤独、冷淡 : │外向.、热情、,乐群 │
├─────────┼──────┼──────────────────┼────────────────┤
│B │聪慧性 │思想迟钝、学识浅薄、抽象思维能力弱、│聪明、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维 │
├─────────┼──────┼──────────────────┼────────────────┤
│C │稳定性 │情绪激动、易烦恼 、 · 。· │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 │
├─────────┼──────┼──────────────────┼────────────────┤
│E │恃强性 │谦逊、顺从、。通融、恭顺 │好强、固执、·独立、积极 │
├─────────┼──────┼──────────────────┼────────────────┤
│ { │ │ │ , │
│ F │兴奋性 │。严肃;审慎、冷静、寡言 ‘. │轻松兴奋、随遇而安 │
├─────────┼──────┼──────────────────┼────────────────┤
│C │有恒性 │ 苟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的精神’ │ 有恒负责、做事尽职 ‘ │
├─────────┼──────┼──────────────────┼────────────────┤
│ / │ │畏怯退缩·、缺乏自信心 ‘ ” │·冒险敢为、少有顾虑 │
│ H │敢为性 │ │ │
├─────────┼──────┼──────────────────┼────────────────┤
│ I │敏感性 │理智的·、着重现实、自恃其力 ’ │敏感、感情用事 · │
├─────────┼──────┼──────────────────┼────────────────┤
│ │ │ │ · ; ’ ’ │
│L │怀疑性 │信赖随和、易与人相处 │怀疑、刚愎、固执己见 │
├─────────┼──────┼──────────────────┼────────────────┤
│ \ r ‘ │ │ │ │
│ · M │ 幻想性‘│现实;合乎成规、力求完善合理 ’ │幻想的、狂妄、放任 │
├─────────┼──────┼──────────────────┼────────────────┤
│N │世故性 │·坦白;直率;天真 ’ │精明强干、:世故 , │
├─────────┼──────┼──────────────────┼────────────────┤
│0 │忧虑性 │安详、沉着、通常有自信心 │忧虑抑郁、烦恼自扰 │
├─────────┼──────┼──────────────────┼────────────────┤
│Ql │实验性 │保守的,尊重传统观念和行为标准 │’自由的,批评激进,不拘泥于成规│
├─────────┼──────┼──────────────────┼────────────────┤
│Q> │独立性 │依赖、随群附和 │自立自强、当概立断 ·‘ │
├─────────┼──────┼──────────────────┼────────────────┤
│Q》 │自律性 │矛盾冲突、不顾大体 │知己知彼、自律谨严 │
├─────────┼──────┼──────────────────┼────────────────┤
│Q4 │紧张性 │ 心平气和、闲散宁静 │ 紧张困扰、激动挣扎 : │
└─────────┴──────┴──────────────────┴────────────────┘
·234·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除了以上16种人格因素外,还可以根据实验统计的结果所得的公式,推算出许多种能
够描述人格类型的双重因素,如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
怯懦与果断性。此外,卡特尔及其同事搜集了7500名从事肋多种职业及5000名有各种生
活问题者的人格因素测验答案,详细分析他们人格因素的特征和类型,并以此拟定了其他
一些演算公式用于心理咨询及升学就业指导。
(三)艾森克人格问卷 ·‘ ,· ,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VQ)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
神病学研究所艾森克教授(H.J.Eysenck)编制的,分儿童(7岁-15岁)‘·和成人(16岁以
,上)两种类型。经过多次修订,在不同人群中测试,已经获得可靠的信度和效度,在国际
上广泛应用。这一问卷于20世纪40年代末已开始拟定,1952年正式发表,称Maudstey医
学问卷。随后又手1959年及1964年进行增改和修订,最后于1975年再次修订并命名为艾
森克人格问卷(RPQ)。 ’
EI'Q是一种自称测验,在成人问卷中包括90个条目,’儿童问卷中包括81个条目。这
些条目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或“否”,然后按E(内向‘外向)、N(神经
质)、P(精神质)和L(掩饰性)四个量表记分,前三者分别代表艾森克人格结构的三个
维度,L是后来加进的一个效度量表,但也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即反映被试者的社
会朴实或幼稚水平。最后,再根据被试者在四个量表所获得的粗分,按被试者的年龄、性
别常模换算出标准T分,以分析被试者的个性特征。 ,
我国修订的EPQ有多种版本,北方地区有陈仲庚等人的修订本,南方地区有龚耀先、
刘协和等人的修订本。据了解,此量表的项目较少,易于测查,项目内容较适合我国的情
况,被认为是较好的人格测定方法之一。 .
(四)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
用理论推演法建立人格问卷,最有名的是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dwardsPersonalPrefer—
enceSchedule,·EPPS)。该表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A.L.Edwards)于1953年编制,其依据
是美国心理学家默里(H.A.Murray)于1938年提出的需要理论。
EPPS共包括225个题目(其中有15个重复题目,用以检验反应的一致性),全部题目
‘以平均分配来测量15种需求,成为15个分量表。分别为成就(ach)、顺从(def)、秩序
·(ord)、表现(exh)、自主(ant)、亲和(aR)、省察(int)、求助($UC)、支配(dom)、谦逊
(aba)、慈善(n1.1F)、变异(chs)、坚毅(end)、性爱(het)和攻击(agg)。 .
根据个人所得的15个分数绘制的剖析图,即可对个人的心理倾向有个概括的了解。
此外,EPPS还有一个一致性量表,主要是看被试者在回答15个重复的题目上的一致
性。如果回答不一致的题目太多,说明被试者在回答时不够认真或不够真实,因而该测验
即被认为是无效的。 ·
二、投射测验工具
(一)罗夏测验 。 ,
罗夏测验(Rorschach Test)是一种投射技术。它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H.R
第五章 心理测验学
orschach)于1921年首创的一种测验。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它是适合于成人和儿童的良好人
格投射测验,对于诊断、了解异常人格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所以曾受到心理学家和精神
病学家的欢迎,至今仍被认为是传统的心理测验之一。
罗夏测验是由10张墨迹图组成,所lAY.称墨迹测验。图是用墨置纸上折叠而成,其中
5张为黑白墨迹图,2张在黑白墨迹图上附有红色墨迹,3张全为彩色墨迹。这10张图片
编有一定的顺序,施测时每次出示一张,同时问被试者: “请你告诉我在图片中看到了什
么?’’或是:“使你想到了什么?”主试者对被试者的回答要做详细记录,并记录下对每一图
片回答的时间及完成此测验的全部时间。全部图片看完以后,再把图片逐一递交被试者,
并进行询问,包括:每一反应是根据图片中的哪一部分做出的?引起该反应的因素是什么?
对其回答亦要详做记录。
关于罗夏测验的记分方法尚存在不同意见,不过一般都包括反应的部位、反应的决定
因素和反应的内容等三方面的记分。
1.反应的部位 主要有五个类别:整体反应(W),指被试者的反应包括整个或几乎
整个墨迹图,可能提示思维有过分概括的倾向;明显局部反应(D),指被试者以一般的局
部作为反应部位,相当数量的D反应表示其有良好的知识水平;细微局部反应(d),指被
试者只利用了墨迹图中较小的但仍可明显区分的部分;特殊局部反应(Dd),指对墨迹图
的不寻常部分作答,可能提示刻板的或不依习俗的思维;空白部分反应(S),指回答包括
墨迹图中的空白部分,或是一个单独的空白处,或是几个空白相连。
2.反应的决定因素 一般注意这样四个因素:形状(F),指被试者由于墨迹的整体或
局部像某种事物而引起某种反应,依据形状的相似程度有F+、F、F—之分;动作(M),
指被试者在墨迹图中看到的人或动物的运动,通常是想象的或移情作用的象征;彩色
(C),指被试者的反应由墨迹的色彩决定,可以说明情绪健康;阴影(K),指被试者的反
应决定于墨迹图的阴影部分,可视为焦虑的指标。
3.反应的内容 根据已有资料,通常出现的反应可归人下列类别:动物的整体(A)
或某一部分(Ad)、人的整体(H)或某一部分(Hd)、内脏器官(At)、性器官(Sex)、自
然景物(N)、物体(obi)、地理(Ceo)、建筑物(Arch)、艺术品(Art)、植物(PL)和抽
象概念等。
此外,反应的普遍性也较常进行评分。P表示大部分人共有的回答,O表示个人的回
答。P回答多说明对事物的看法与众相同,这种人是比较合群的;O回答多说明对事物有
独特的见解,在病理时往往也多这一类回答,但多属离奇的。
每一回答均应用上述变量记分,然后作总的分析。例如,
蝙蝠,便作如下记分:
蝙蝠:WF+AP
如果对第一幅图片的回答是
此处W是指回答在询问时得知指整体,并得知因形状像蝙蝠,确实很像,
表示。蝙蝠属动物,故记作A,这是许多人的共同回答,所以用P标明。
其他回答都一一如此记分,统计所有变量,最后作综合解释。
(二)主题统觉测验
所以用P+
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ApperceptionTest,TAT)是投射测验中与罗夏测验齐名的一种
·236·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测验工具,由美国哈佛大学默里(H.A.Murray)与摩尔根(C.D.Morgan)等于1935年编
制而成。后来经过多次修订,逐渐推广应用,故成为一种重要的人格投射技术。
测验材料由29张图片和1张空白卡片组成,图片都是含义隐晦的情景。依被试者的年
龄和性别把图片组合为四套,分别用于男人(M)、女人(F)、男孩(B)和女孩(C)。每
套包括图片20张,分两个系列进行测验,故每个系列实际上只用10张图片。施测时每次
给予被试者一张图片,让其编制一个300字左右的故事,说明图片中所表现的是怎么回事,
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将来演变下去可能产生的结果,以及个人的感想等。对其中一张
空白的卡片,要求被试者面对着空白的卡片先想象出一幅图画,然后根据想象出的图画编
制故事。一般可用5分钟讲完故事,要求故事愈生动、愈戏剧化愈好。测验完毕,和被试
者谈话一次,以求深入了解和澄清故事的内容,并要注意被试者在测验时的行为反应。
关于TAT的分析,早期的研究者往往只注重故事的内容分析,后来认识到必须同时考
虑内容分析、形式分析和症状分析,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关内容的分析,尤其以默里的
“欲求——压力”分析为代表。,分析的方式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TAT中的一个个故事,要明确其主题,详细记述中心主题和内容,然后分析故事
长短,以及故事叙述中是否有言语异常和语句文理方面的紊乱,有的故事还要分析两层或
三层的次要主题。 . ,
2.分析故事中的主人公,即被试者把故事中人物视为与自己一样的人物,尤其是被试
者情感色彩强烈的动机被投射的时候,故事中主人公所表现出的情况就是被试者人格的真
实面目。
3.分析和确认主人公具有什么样的欲求,何种环境和事态对主人公的影响最大,即环
境所产生的压力。 , ·
4.通过对被试者在故事描述过程中有关言语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来获得有关情感方
面的资料。是成功、满足、幸福或是失败、自杀、死亡;是抱负、安定情感或是挫折、·孤
独;以及只是一般的行为反应。
5.分析故事的结局是如何的,其中包括:完全的成功、胜利的结果;一般的成功,从
困境中解脱;.平凡的结局;轻微的失败、不满足的结果;彻底失败、绝望及灭亡的结果。
主题统觉测验除了作为一种临床诊断工具外,还常被用作心理治疗时的刺激联想材料,
以利于同病人沟通关系。
第三单元人格测验存在的问题
人格测验的目的
人格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内涵广泛而复杂,这些测验是否测出了我们所感兴趣的人
格特征呢?目前的人格测验多数是把不同的人格维度割裂开来分析,一些进行整体分析的
测验,标准化水平又比较低,在记分和解释上不够客观。故对测验结果的解释要十分谨慎。
人格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第五章心理测验学
任何一种测验都是为一定目的进行的。因此,获得的测验资料必须满足信度和效度条
件。但是,实在令人遗憾,到目前为止,能完好地满足这两条的人格测验寥寥可数。即使
存在这类测验,它们使用起来也有很多限制。然而,“事在人为”,一方面需要我们努力去
找出更可信和更有效的人格测验;另一方面,似乎也更关键,即尽量控制一些能够控制的
变量,使它们对资料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如测验者的角色、指导语的细微差别、物
理环境的变化,等等。
三、人格测验的题目
人格测验所测的特质往往没有明确定义,因而题目范围难以界定,各种可能的刺激项
目非常之多,而测验题目在内容或措辞上的微小差别常常导致反应的巨大差别。此外,有
些问卷采用带比较性的词汇作为答案,例如“经常”、“有时”、“很少”等等,怎样的程度
相当于“经常”,怎样的程度代表“有时”,被试者不容易掌握。即使被试者表现出同样的
行为,他们选答的词汇也会完全不同。
四、测验分数的解释
人格测验编制的一个原则是:被试者得到同样的分数,应该予以同样的解释。实际上
这样的解释是有问题.的。如同一种行为对某人来说是良好适应,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是适
应不良。
人格测验的另一个弱点是,若想建立一个真正适当的常模是相当费事的,对有些测验
似乎就是不可能的,如投射测验。对客观性测验似乎已可以办到,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奖赏
了从众行为,限制了个性的发展,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多数人的行为未必正常,少数革新
者的行为未必是异常的。
五、人格测验的滥用
在西方,人格测验五花八门,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特别是有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把
一些没有效度证据的测验拿来到处滥用,或把测验用于尚未证实其有效性的情境中,因而
遭到人们的反对。目前,测验在我国虽然刚刚开始,但这种苗头也已出现,对此一定要引
起注意。
第四节 心理评定量表
评定量表是评定个人行为的常用工具,是心理卫生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心理测验